十幾年前,台北教育圈有一句話「北西湖、南長榮」,說的就是北部的西湖工商和南部的長榮中學,這兩所學校是孕育優秀田徑選手的搖籃,當時,考慮父母不可能讓我遠離家鄉求學,因此我想盡辦法就是要進入西湖工商。
不過我可以理解,為何當時我的父母強烈反對我去唸西湖工商,當時台北的「東南西北四大名校」,姊姊已經唸了開南、哥哥唸泰北,如果我再去唸西湖,我家三個小孩就包了三間名校,爸媽在親友之間肯定抬不起頭來,加上我當時的成績是可以考上專科學校的,所以爸媽當然不願意我再去唸西湖,不過由於我還是醉心於田徑,因此我依然想盡辦法要進入西湖工商,那時我的想法就是「要跑,就要讓它飛起來!」,所以我堅持要上西湖工商,回想起來,那裡就是我追尋夢想最開始的發酵地了。
西湖工商田徑隊所接受的學生,都是中學時代全國的冠軍選手或最精英的選手才能進去的,以我的成績要想進入西湖田徑隊,其實還差很多,但我就是非常堅持,總共花了半個月的時間去老師,每次老師叫我下一次再來,我就回去等到下一次他約定的時間再去,老師以為一直拒絕我就能讓我打退堂鼓,不過我每次都準時在約定的時間過去,人都會有同理心,我總共去了三次老師就被我感動了。
沒有我的恩師、我的教練,今天還是會有林義傑這個人,可是,就不會有林義傑的故事了。
我的老師潘瑞根,不只開啟了選手必須接受訓練與比賽這兩個最主要的功能之外,他最大的特色是訓練我們守紀律、懂得過生活,以及代人處世的道理,和一般教練不同的是,他把生活教育納入體育的訓練裡頭,我是他西湖工商第101號學生,這101個學生裡頭,目前大約有1/3具有正式教師資格,服務於教育界,另外還有社會知名的記者、律師顧問等等,回首看到這些讓我發現,潘瑞根老師教導出來的運動員,不只是只能成為老師,這些人才都在社會上各展所長、各司其職,然而其他教練所帶出來的學生,好像如果不能成為老師,就要面臨痛苦的轉型、社會適應不良,我想,這都是因為老師特殊的教育方式,才能讓他的學生,這些運動員,不至被社會遺棄,對社會有所貢獻,這也讓我更深刻的體會,潘瑞根老師絕對是我生命中的貴人,如果沒有潘老師的引導,我就不會知道紀律的重要,也不會知道如何生活、如何待人處世,如果不是因為這樣,我相信很多事情是不會繼續發生的。所以後來我又考了體育學院,一路走向正規的體育教育,因為我自己就親身體驗了教育的重要和力量啊!
- May 20 Sun 2007 20:31
跑步人生 林義傑(三)恩師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